荻芦草堂-梅喻书画
关闭

北京画院

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名家书画笔会在京举行

梅喻书画-天外来鸿

作品赏析-梅喻

墨色怡人 古韵添新

当前位置:首页>新闻动态>梅喻随笔 时间:2020-05-14 访问量:1009

墨色怡人,古韵添新—访花鸟画家梅喻先生
  初见梅喻先生,是在一次书画交流会上,此前对他慕名已久,这次有机会结识十分荣幸。此人气宇不凡,芳兰竟体。与之交流片刻,深感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痴迷。
  
  梅喻先生作画,对山水,花鸟鱼虫,人物走兽均有涉猎,不论是规模工整的四幅屏,还是情趣盎然的小品画,在他笔下都独具神韵,墨彩飞扬。很多人对他的大雁尤其喜爱,他的芦雁在早期便有了“鲁南一只雁”的美称,而我们都知道这只大雁是要飞的更高更远的。世人盛爱鸿雁,源于三个典故,一是出自《史记·陈涉世家》的“燕雀安知鸿鹄之志”;一是苏武牧羊,鸿雁道破天机;还有王宝钏寒窑苦守,鸿雁传情。因鸿雁属定期迁徙的候鸟,信守时间,成群聚集,组织性强。这种“仁义礼智信”俱备的候鸟备倍受青睐。梅喻先生笔下的芦雁,构图新奇,千姿百态,或睡,或卧,或振翅,或盘旋,或迎朝霞,或戴月而归,形态迥异,常以芦苇荡做背景,将大雁的灵性表达的淋漓极致。大幅群雁图,气势宏伟;小幅一两只,灵动呼应;看过梅喻先生画雁,先从嘴,头颈入手,再钩胸腹,由浓而淡,悉心渲染,平和过渡。墨色交集之处,舒展和谐。然后三五笔写成羽翼,尾巴,由淡而浓。再配以静谧祥和的背景,尽展诗意之美。
  写意花鸟既重视“真”、“形似”,又不拘泥于此,更多的是一种观念和意境的表达。甚至追求“在似与不似之间”、“不似之似”,通过花鸟画的创作,表达精神上的寄托。梅喻先生说:“作画不是单纯的技术活,一笔下去,须有精神,须见内心。”这和潘老(潘天寿)那句“艺术之高下,重在境界,境界之上,一步一重天。”主张极为相似。
 
  不得不提的是梅喻先生有着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,深悟先贤前辈的画坛理论,自五代徐熙、元倪瓒至明徐渭,皆有汲取,尤崇倪瓒“逸笔草草,不求形似,聊以写胸中逸气”。于近代吴昌硕、李苦禅用功亦多。他承袭古人但不一味拟古,所作来源于生活而又有很多自己的风格。他自小习画,启蒙于当地著名画家李厚杉先生,后又负笈北上,投陈绶祥、姚大伍、郭石夫等门下,得诸大师指教提点,于绘事之道,再得攀升。画中灵动的笔墨与现代的构图形式相结合,承古创新。墨色晕染大胆,酣畅,画面意境深远,具有强烈的时代感,文人画的清幽与新的审美视觉结合的天衣无缝,这些都是梅喻先生作品备受好评的原因。“墨色怡人,古韵添新”便是对他画风的最佳诠释了。
  
  他是一名睿智而又勤劳的画家,常以韩愈这句话来自勉,“业精于勤,荒于嬉,行成于思,毁于随。”这是我们都要学习的。聊天之余我了解到,梅喻先生爱好十分广泛,喜欢运动,爱好收集奇石,对古玩有高超的鉴赏力,对周易也有一定的涉猎研究。这样一个热爱生活的人,我突然明白了,为什么他的画中有股古朴高雅,宁静祥和之气。
  
  在这样一个国泰民安的社会,画家层出不穷,愿梅喻先生能独树一帜,笔墨如鸿雁高飞,引领画界又一风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