以书写画,以画见书,梅喻主张书法入画,将书法中的布局美和抽象美,与墨色的变化及其巧妙利用结合起来。他笔下的竹枝、花鸟温柔敦厚却又充满着生机和活力,他笔下的奇松、怪石也都蕴含着他对生命、对艺术的追求和热爱,他画出了人生,画出了人与自然的抗争与和合。
梅喻,原名李传伟,1968年生,山东临沂人,大写意画家。现为中国华夏画院副院长、中国画创作研究院院聘画家、北京大学中国画导师工作室画家。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,深造于北京画院、中国人民大学画院,师从郭石夫,姚大伍,李厚杉、汤立、石齐等。多次举办个展及联展,出版《梅喻画集》、《梅喻花鸟画选》、《水月清华》、《晋文风韵》、《梅喻小品册页》等。先后参加中国花鸟画新人新作展、纪念毛泽东主席诞辰120周年名家书画笔会、“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名家书画展”、晋文风韵——孙星驰、梅喻,山水花鸟画联展等。
少时与书法结缘,开启书画之路
1968年生,梅喻出生在山东临沂兰山区银雀山街道苗庄社区,幼年时候便极为喜爱书法,少时见到伯父春节期间给邻居写春联受到感染,开始与书法结缘。“小时候春节跟随伯父一块给邻居写春联,经常受到夸奖,尤其一些有文化的老人在那里评论我写的字,那种感觉非常好,会感到特别自豪。”梅喻告诉大众网·海报新闻记者。
求学期间,梅喻在临沂第七中学学习,受到临沂第七中学美术艺术的熏陶开始对绘画产生极大的兴趣。“在当时七中的美术是非常有名的,受老师们的影响开始从事书画的道路。”梅喻说,当时的一位素描老师李洪春非常厉害,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画家,看过李洪春老师的作品后感到特别美、特别喜欢,从那时起对于绘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喜爱。他说,喜欢就跟老师学习,走得愈发地勤快,后来更是与李洪春老师成为“忘年交”的好朋友。
后来梅喻去了北京画院进行深造,又求学于一些全国著名的书画家,如郭石夫等,并和一些同学进行交流。学有所成后开始在全国各地举办一些画展、展览,在一些美术刊物、专业报纸上发表作品。
书画同源,绘画里的每一条都是书法里的线
“绘画里的每一条都是书法里的线。”梅喻说,艺术作品想达到一定高度,必然是在于思想,但是笔墨是基础,一位真正的画家书法一定要到位的,书画同源,书画一体,书劣则画不足观也。画坛巨擘周昉、唐寅、石涛、八大、吴昌硕、任伯年、齐白石等都是书法高手。以书显世的王僧虔、苏轼、米芾、黃山谷、赵孟頫、董其昌、蒲华、赵之谦等同样是绘画大家。
书画同源贵在同修,书法也是画,古代的一些象形文字就取自像具体事物,是字也是画,书法中的线条和点,本身就是绘画中的最基本的构成元素,无数个线条和点组合在一起,构成了面。而且,书法线条具有抑扬顿挫的韵律感,在绘画中,勾勒物象轮廓时,所用的线条,都来自对书法线条的借鉴和运用,有篆书的线条、有隶书的线条、有楷书的线条。“像画竹子,真草隶篆都要用上。”梅喻说,这样勾勒出来的线条加上思想画出来的画如屋漏痕、锥画沙、折钗股,灵动活泼,极具生命力。
“活到老学到老,我一直在突破当中,虽然现在形成了自己的风格,但是还想再做突破。”梅喻告诉大众网·海报新闻记者说,人要不断地进取,走到一个山峰,看到另外更高的山峰,要不断去攀登,艺术没有终点。
“看画如看人。”梅喻说,个人的艺术修养、文学修养在其画作中是能体现出来的,有的人的画看起来很空洞,有的人的画看起来是很有咀嚼欣赏性的,越看越有味。
用艺术传承回报“生我养我的土地”
谈起临沂这片大地,梅喻感慨万千,说了句“这是生我养我的土地”。古代,临沂这片土地养育出王羲之、颜真卿这些书法大家,在现代哺育出很多实力派艺术家。
“对于蒙山、沂河我有很深厚的感情,每年我都会到蒙山、沂河采风。”梅喻说,有时候一年到沂河采风能达到4次之多。
现在梅喻培养了一些临沂的后辈人才,“我教的东西不只有一些学院的东西还有一些师承的东西,让孩子能得到一些技法的传承,一些思想的传承,用艺术传承回报生我养我的土地。”梅喻说。